北京房产继承律师| 2022年初,北京市通州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涉非法破坏农用地案件时,发现有耕地被占用,但是未缴纳耕地占用税。“这笔税收也不算少,按理说不应该欠缴这么久,核实一下是不是有这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通州检察院刘军伟检察官和办案组的同事说。然而经过多方核实之后,并没有找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反倒是发现,辖区内欠缴耕地占用税的现象并非个例。 经调查,通州检察院了解到耕地占用税的征收需要依赖规自部门、园林部门提供的占地数据作为依据,而区级层面行政机关并未建立耕地占用税涉税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导致“税务机关不知道去哪征收,掌握用地情况的部门不知道需要征税”,形成了明显的税收监管盲区。
解析规则 构建模型 通过对类案进行梳理发现,大量涉及非法占用农用地的案件中,均存在未缴纳耕地占用税的情况,看似在个案中都是“小问题”,但汇集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国有财产损失。 “要是能把这些数据都汇总起来进行比对,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检察官助理孟垂真萌生了运用大数据解决问题的想法。
图为办案组成员在解析模型构成 办案组锁定耕地保护这个切入点,通过解析耕地占用税法律构成要件,结合前期对接了解到的情况,形成了比对应税数据与入库数据这一基本逻辑。对税务部门的耕地占用税数据以及规自部门、园林部门的非法占地或临时占地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集成,构建耕地占用税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将监督工作从事后的、节点式的监督,转变为动态的、全流程的“穿透式”监督。
“大数据”让模型“活起来” 结合前期了解的情况,办案组开始借助各种渠道进行数据采集工作。从网络信息平台获取相关部门的公开数据,从规自部门获取集体土地征用及农用地转用审批和非法占地处罚信息,从园林部门获取占用或征收、征用林地许可及擅自改变林地用途处罚信息,从税务部门获取耕地占用税征缴入库信息…… “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充足的数据让模型‘活起来’,”刘军伟检察官说道,“该模型以税务部门的耕地占用税入库征缴数据为基础,结合上百条农用地转用审批信息、40余条占用林地许可信息和20余条非法占用林地、非法占用耕地及临时占地信息,逐一比对、研判,最终确定部分合法占地主体以及所有临时占地、非法占地主体均未缴纳耕地占用税。”
协同推进耕地占用税征缴工作高质量发展 根据调查核实情况,通州区检察院分别向区税务部门、园林部门和规自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追缴税款,并建立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和工作配合机制,确保耕地占用税应收尽收。 收到检察建议后,税务部门牵头制定了耕地占用税征收对接工作机制,从职责分工、信息共享、数据利用、事后监管、税法宣传等方面完善耕地占用税全链条、立体化的税收征管模式,着力从根本上解决耕地占用税信息共享不畅、收缴滞后的问题。目前,依托该机制,税务部门已追回耕地占用税73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