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纠纷
网络团购,是指一定数量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渠道组织成团,以折扣价向经营者购买同一种商品或服务。其具有价格相对优惠,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的优势,因此,受到很多消费者青睐。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民众的出行购物受限,为了安全便利地购买蔬菜瓜果食品及日常用品,社区团购模式迅速兴起,这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推动了网络团购的快速发展。那么,在团购活动中容易出现哪些陷阱、侵犯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如何才能更好的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即将来临之际,今天京小槌带大家听听法官怎么说。
问:网络团购中消费者容易遇到哪些“陷阱”?
答:一是质量瑕疵
商品或服务质量与团购网站介绍的商品、服务存在规格、类型、品质、内容不符等情况。
二是虚假折扣
团购商品或服务供应者通过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打折等方式吸引消费者,但并未提供真正优惠价格
三是隐性消费
这在服务类团购中较为明显,如团购商品在送货安装时,消费者被告知需要另外加收高额服务费;团购项目使用模糊用语,经营者任意解释,增加其他消费。
四是消费限制
经营者夸大或虚构团购项目优点,但消费者消费时,经营者却设置许多限制性条款,如限定消费时间、金额、频次等。
五是售后缺乏保障
供应者拒绝团购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退换、退款要求,甚至会以商品或服务系团购为由拒开发票等。
问:网络团购中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容易受损害?
答:1、知情权难以充分保障。
团购平台滥用信息优势在陈述产品基本情况时存在虚假或夸大宣传行为 (如雇佣水军吹嘘商品,雇人刷单,先提价再打折),或因技术条件限制等客观因素导致图片与实物存在差异,消费者难以客观判断团购产品的真实质量和规格。
2、公平交易权受到损害。
网络团购平台往往拟定格式合同、格式条款,一旦发生纠纷,即援引该条款主张免责,侵害消费者利益。同时,餐饮、服务类团购还存在误导性宣传,消费时可能受到高峰时段、节假日无法预约,部分服务不可选择等差别待遇。
3、隐私权易被侵犯。
网络团购时,消费者一般须注册填写住址、手机号、电子邮箱、银行卡账号、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但个别网站为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将消费者信息打包出售或因系统管理不严导致信息外泄。
4、求偿权实现困难重重。
多数网络团购不出具发票,一旦发生消费者要求修理、退换、维修产品等售后服务时,网站或商家往往找理由推诿责任或直接拒绝负责,或者消费者常常因金额小、维权成本相对较大而放弃维权。
问:消费者在网络团购中容易犯哪些错误?
答:一是冲动消费、跟风消费。很多的网络团购中,消费者往往并没有了解团购内容的品质、规格、用途以及自己的真正需求,就在“朋友圈”的“煽动”或所谓优惠价格的蛊惑下,盲目“剁手”,购买后才发现现实物品与理想存在差距,或者因为自己根本不需要而将商品束之高阁。
二是在社区团购中轻信“团长”,转账后被“拉黑”。在社区团购中,消费者被拉入各种各样的团购群,尤其是当前因疫情出行购物不便,消费者经常通过团购群向“团长”支付款项,由其统计汇总后团购,但由于“团长”鱼龙混杂,甚至有骗子混迹其中,消费者盲目信任“团长”转账后,被其拉黑或踢出群。
三是缺乏证据留存意识。网络团购中的证据,一般为网上支付成功后收到的短信、团购网站上对产品或服务的具体描述以及其他条款。但有些消费者往往忽视保存消费各个环节的证据,且由于电子证据的确认程序相对繁琐,导致网络团购纠纷在诉讼中往往举证困难。
法官建议:
1、消费者要理性消费,避免盲目、冲动消费。要利用网络等载体对拟购商品、服务的品质、内容尽可能多些了解,查清拟团购物品、服务所在网站的资质、资信,尽量选择口碑较好,规模较大的网站团购。
2、注意留存证据,尽量把交易物品、服务的内容、过程、支付记录及遇到的问题等情况留存证据,以备协商或诉讼解决纠纷时用证据说话。
3、在支付时尽量选择可靠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尽量不要盲目的向不可靠的团购发起人直接付款。
4、谨慎填写或授权使用个人信息,对隐私性较强的个人信息要有清醒的保护意识,不能随便提供,避免个人信息不慎泄露或被非法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