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视台《第三调解室》合作单位--北京伊志律师事务所

警示案例

北京房产继承律师|江苏苏州:探索创建公益诉讼“全链条”守护个人信息新格局

来源: 北京伊志律师事务所 作者: 北京伊志律师事务所 2024-08-08 14:35:10 921
北京房产继承律师|  信息拒“绑架”,检察有作为      刚看完楼盘,装修公司主动“上门”;刚逛完旅游景点,食宿一条龙精准推送;“双十一”短信轰炸、大数据定向“杀熟”、人脸识别暗藏敏感信息……如今的网络空间,个人信息被大数据分析“绑架”的现象并不鲜见。      如何拒绝“绑架”,织密个人信息保护网?今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检察机关围绕手机客户端App违法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泄露公民个人敏感信息等专题展开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发布《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白皮书》,通过检察指导、诉前磋商、延伸综合治理等方式,以个案办理推动相关行业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构建个人信息保护多元共治格局。      据统计,2020年以来,苏州市检察机关受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线索71件,立案72件(含直接立案1件);履行诉前程序70件,其中发出行政诉前检察建议40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6件,1件获法院判决支持,5件正在审理中。      绿色承诺      斩断黑色产业链源头      “首次运行手机App已默认勾选同意用户协议”“阅读软件弹窗提示需要用户定位信息”“频繁征求用户对个人信息权限的同意”……现实生活中,下载手机App首次运行后,手机用户往往会收到数个弹窗信息,提示开启权限。这些开关一旦开启,就意味着打开个人信息泄露的“潘多拉魔盒”。在用户无法察觉的地方,部分手机App的后台正在用“无形的手”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违规操作牟取暴利。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手段已经从单一的窃取个人信息、倒卖注册信息演化为手机App侵权、人脸识别信息采集等新型方式。”10月28日,在苏州市检察院召开的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新闻发布会上,该院第七检察部主任李跃指出,近年来,个人信息保护案件不仅在数量上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还出现了以手机App为核心的新型黑色产业链,被侵害群体也由中青年向未成年人、老年人两端蔓延。      为此,苏州市检察机关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企业信息查询平台开展源头预防治理,对辖区内6646家互联网服务相关公司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其中影响较大的40余款手机App进行重点监督检测,共排查出20多款违规App。根据被排查App主要存在的问题,该院召开检察指导会,向15家手机App开发运营企业集中送达风险提示函,要求企业签署绿色承诺书,承诺在App开发运营领域重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管理,不得收集、使用和保存与本App功能无关的用户信息。      “这场指导会点出了我们在日常开发运营中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其实对企业而言是警示更是一种保护。”参加检察指导会的一家装修公司代表签署绿色承诺书后,表示一定会进一步推动企业合规经营。      严惩使用者      铲除下游犯罪滋生土壤      除了手机App给用户个人信息带来的风险,个人信息泄露的隐患也从线上延伸到线下,人脸识别、门店会员等存储的个人信息为更多下游犯罪带来可乘之机。      “喂,您是赵晓枫小朋友的家长吗?我们这边教育机构新推出了艺术类培训课程,请问您是否有兴趣?”接电话的老赵拒绝后,仔细看了看打过来的号码,心生疑惑:今天刚在另一个培训班给儿子报了数学课,怎么马上就有其他培训机构找上门?      老赵向相关部门反映这一线索,由此揭开了培训机构之间“心照不宣”的“商业机密”:生源就是培训行业的财富密码。经调查,老赵儿子报名的培训机构的老师许某,为招揽生源,和其他几个艺术类培训机构达成“共赢约定”,将他们在教育培训机构工作期间获取的学员个人及其家庭信息,提供给另外两家教育培训机构,用于广告营销和招揽学员。      许某非法提供的上述个人信息共计11226条,内容包括学员姓名、家长联系方式、学生出生日期等。教育培训机构非法获取学员个人信息,不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还可能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精准诈骗、绑架勒索等下游犯罪的“帮凶”,使犯罪分子可以借助公民个人信息按图索骥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威胁学员及其家长人身和财产安全。      2021年3月3日,苏州市检察机关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诉前检察建议,提出不仅要对许某侵犯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进行惩处,还应对该案中的个人信息使用方——另外两所教培中心非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这样的双向惩戒,既是警示,也是治理。深挖个人信息收购源头,为的是铲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土壤。近年来,苏州市检察机关创新“前端预防+末端治理”双重保护机制,延伸个人信息检察保护链条,聚焦医疗卫生、消费服务、政务公开等几大重点领域,坚持“治病”与“防病”并进。针对苏州市各辖区售楼处利用人脸识别系统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情况,检察机关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房管部门整改的同时,分析当前公共场所视频监控使用现状,推进完善相关立法工作,助力打造现代化综合治理模式。      1+1>2      奏响多元监管“协奏曲”      “我们这边有个病人要转运回家,麻烦你来接一下。”这天,苏州非急救转运站工作人员小田接到了苏州市某乡镇医院120分站打来的电话。接到派单后,他立即开车前往医院接人。而另一边,“潜伏”在医院附近的“黑救护车”车主小陶早已和病人家属搭上了话茬。      “怎么这么快就到了?”病人家属疑惑地看了小陶一眼。小陶含糊其词,只说车已经到了,担架就在门口。等小田赶到医院时,病人早已被接走。      这种“抢单”,小田已不是第一次遇到。每次派单后,这些“黑救护车”总能提前得知病人家属的信息,抢在正规车辆抵达前把病人接走。据调查,为了抢占非急救转运市场,“黑救护车”车主大多与医院保洁员、护工等勾结,通过向就诊者家属发放小广告、收集就诊者个人信息等形式提前获取就诊者用车需求。这一行为不仅扰乱非急救转运市场秩序,而且导致大量就诊者个人信息及就诊隐私泄露,极易诱发滋生其他关联犯罪。      苏州市检察机关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中发现了“黑救护车”非法侵害就诊者个人信息线索,随即展开调查。医院护工、保洁员等参与非医疗服务推介,“黑救护车”非法改装使用救护车、“120”等字样,然后非法营运载客,到处发放各种卡片、小广告……这些问题涉及多个行政机关监管的领域,办案检察官张谈坦言:“刚开始,我们真是找不着头绪,无从下手。”      为避免“多头监管”变为“无人监管”,张谈和同事围绕“黑救护车”管理可能涉及的单位和相关违法违规事项进行了一一比对梳理。随后,苏州市检察机关邀请卫健委、市场监管局、交通运输管理处等行政机关围绕违法事项如何治理、管理制度如何完善等开展诉前磋商,确定整治方案。      2020年5月8日,苏州市检察机关向部分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同时移送“黑救护车”非法营运相关证据,建议合力强化监管工作。随后,交通运输管理处联合公安、旅游、城管等部门开展了针对医院周边非法营运活动的专项整治。      该案是苏州检察机关“诉前磋商+检察建议”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模式实践成果的缩影。“检察院的诉前磋商,不仅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了解监管漏洞所在,还让我们对优化监督的‘作战图’有了更清晰的规划。”苏州市某交通运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双“罚”齐下      公益诉讼实践“全链条”守护      “谁有带名字、手机号码、毕业院校的数据,两毛钱一条,有的私聊。”2020年1月,叶某的QQ群里跳出这样一条信息。这让他联想到之前帮朋友保管的U盘里恰好存储着数万条公民个人信息。叶某在心里算了笔账,靠着这数万条数据,自己着实可以小赚一笔。于是,他便按对方要求在U盘里找出10万条包含名字、手机号码、毕业院校、身份证号码等内容的信息数据,通过QQ发送过去。      尝到甜头的叶某认为这是一条发财的门路,又多次通过其他途径购买了60多万条公民个人信息数据,倒卖后获利1万元。2020年4月,苏州市公安局苏州工业园区分局在湖南省衡阳市某小区内将叶某抓获归案。经检察机关指控,2021年3月24日,苏州工业园区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叶某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      由于叶某侵犯的个人信息累计70万余条,损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6月25日,苏州市检察院就叶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既给予刑事处罚,又通过民事公益诉讼对其予以惩戒,这极大提高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犯罪成本,具有一定的警示效果。”苏州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曹燕飞介绍。      2021年8月底,判决生效后,叶某主动履行判决,永久删除了保存在U盘等存储介质内的所有公民个人信息,并缴纳1万元公益诉讼损害赔偿金。这笔赔偿金,已全部打入苏州市消费诉讼公益资金专户。      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往往被害人基数大,又缺乏保护意识,大多数不会选择主动维权举证。因此,公益损害赔偿金很难实现赔偿到每一位被害人手中。为了让民事公益诉讼损害赔偿金用到实处,今年3月,苏州市检察院与市法院、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等部门签订《苏州市消费诉讼公益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市消保委设立消费诉讼公益资金专户,独立公开运作,将涉及损害消费者人身权、财产权、名誉权、隐私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的民事公益诉讼赔偿金进行统筹管理,用于消费者申领赔偿款、协助消费者专项维权等,有效盘活公益金,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检察公益诉讼法定领域。这意味着要履行好守护公共利益的职责使命,检察机关必须更有担当、更有作为。”苏州市检察院检察长李军表示,下一步,该市检察机关将继续强化司法能动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有益探索,着力打造公益诉讼“全链条”个人信息守护格局。(史莹璁 郝金帅)北京伊志律师事务所是经司法局批准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是一家在民事诉讼、房产纠纷、交通事故、刑事辩护、知识产权、企业法顾等领域颇具规模及成就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伊志律师事务所拥有众多知名律师及专业人员。其中,多名律师毕业于国内外知名的法学院校。
伊志律师事务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C座1209,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安静、专业的办公环境为需求提供方便。
电话:010-84493343
微信:18401228075
电话:18401228075北京房产继承律师|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