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产继承律师|诉源治理下区块链智能合约的运行机制与应用场景
来源: 北京伊志律师事务所
作者: 北京伊志律师事务所
2024-08-06 10:29:41
327
民主与法制网是由中国法学会主管、《民主与法制》社主办的中央政法媒体,于2000年上线开通。2014年2月获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颁发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具有新闻信息采编、发布及转载权限。2017年9月,再次获得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换发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同时民主与法制网微博、微信公众号也获得新闻发布权。2020年7月,民主与法制网荣获中央政法委第二届“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优秀资讯类账号”。民主与法制网集全网之力,成为集政治、经济、法治、文化、社会、信息、视频、互动等为一体的国家一类新闻网站,同时与新浪微博、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均建立了一键分享功能,开通了民主与法制网抖音、快手等视频账号,欢迎网友转载互动。伊志律师事务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C座1209,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安静、专业的办公环境为需求提供方便。 电话:010-84493343 微信:18401228075 电话:18401228075
区块链智能合约司法应用,即经过法院附设的诉调中心成功调解案件后,当事人自愿签订诉前调解智能合约,其再依据调解协议约定达成的内容发出自动履行指令,进而对接支付宝,完成对债务人账户财产划扣。这使调解协议可以通过转介司法确认智能合约,获得强制执行力。
问题的缘起 诉源治理既是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融合发展的题中之义,又是提高纠纷预防与化解实效、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的重要举措。诉源治理工作不仅需要法院提前介入纠纷矛盾处理,还需要开辟更多应对纠纷解决的路径,尤其是依托科学技术的进步向智能化发展。在治理方式智能化方面,区块链智能合约的运用不失为一种有效加强诉源治理的智慧治理新模式。区块链智能合约基于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无须中介自动执行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司法领域,特别是可以与人民调解、民事诉讼、民事执行等环节对接起来,提高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质效,为法院预防和化解纠纷、加强诉源治理提供智能方案。
区块链智能合约在诉源治理中的运行机制 区块链智能合约在诉源治理实践中的运作原理。随着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与智慧法院建设的融合,司法链智能合约应运而生。司法链智能合约基本运行架构为:调解机构成功调解矛盾纠纷后,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时进入司法链存证并形成智能合约,其履行期限届满时将触发自动执行指令。调解不成的,案件进入诉讼程序。以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的具体应用为例,西湖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引导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被告签订了区块链智能合约司法确认调解协议,其运作流程主要包括:生成智能合约-完成实名认证并签约-合同文本内容及智能合约上传至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自动运行-合约无法执行后转入多元调解流程-纳入信用联合奖惩机制等。智能合约的自动履行机制是其最显著的特征。通过智能合约与债务人的支付宝账户进行对接,查找债务人可供执行的财产,在调解协议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时或者债务人违反调解协议约定的义务内容时,法院诉调中心的调解平台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代码命令,向债务人的支付宝账户发起划扣指令。若划扣款项不足,不能足额履行本调解协议约定的义务,则按设置好的规则,对被告支付宝账户持续发起扣款。 区块链智能合约在诉源治理实践中的运作特征。首先,是“内部司法-外部自治”的双向在线纠纷解决机制。一方面,调解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人工智能为其提供知识谱系和深层技术辅助,提高法律适用深度和广度。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司法应用突破传统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范畴,协助法院实现诉讼案源精减、资源配置优化,符合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内部司法的特征。另一方面,法院健全跨组织对接机制,设立智能合约平台,引导当事人自愿链上签署调解协议,体现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理念,本质上具有自治性和社会化特征,属于外部自治的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其次,是诉前调解的“自动准执行”机制。区块链智能合约与诉前调解工作的融合具有实体法属性,目的在于促使民事权利达到圆满状态,具有实体权利自动保护或者实现的功能。同时,该融合机制具有程序法上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其程序效力表现为:一方面,诉前调解一经在司法链上签约立即生效。在调解协议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时,智能合约自动履行,实现约定的给付内容。另一方面,诉前调解协议经过智能合约的司法确认,具有强制执行力。因此,诉前调解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融合应用模式属于“自动履行”与“强制执行”结合的“自动准执行”机制。 区块链智能合约在诉源治理实践中的运作效果。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西湖法院利用诉前调解智能合约调解成功2700余件,在诉前分流上取得积极成效。案件类型由金钱借贷类案件拓展到所有金钱给付类案件,拓宽了调解制度的适用范围。此外,法院诉前调解智能合约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纠纷解决的效益。据统计,西湖法院2021年利用诉前调解协议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划扣欠款成功额度达上千万元,有效避免了当事人诉累,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
区块链智能合约在诉源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银行金融领域区块链智能合约的适用。在调解机制中引入区块链,经申请批准,可在法院授权下调取银行借贷案件中双方当事人链上信息,运用调解手段化解双方纠纷。银行和贷款人可以依据调解机构出具的调解协议向法院请求司法确认,赋予其“准强制执行”的效力,并将调解协议记录到司法链上。对于调解不成功的案件,转入诉讼程序,法院借用“金融链”元数据和调解过程中的记录实现自动立案。 政务民生领域区块链智能合约的适用。比如,在交通罚款逾期缴纳问题上,执勤交警对违反道路交通规则的当事人开具罚单,经当事人确认后生成交通罚单智能合约上传至“政务链”系统中。当事人不在场情况下,可以拍照记录违章情况,开具预处罚单上传至“政务链”,并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在指定的期限内不履行清缴义务的,系统将自动划拨当事人财产用以缴纳罚款。在税务问题上,税务机关应用“区块链+”技术联合公安机关、社保机构、征信机构等构建区块链,对纳税团体“链上资产”进行定期审查,对于发现偷税漏税的纳税人下达追缴通知,并在区块链平台公示。纳税人不缴纳税款和滞纳金,可以自动扣除纳税人名下数字资产。 基于智能合约的小额借贷利益保障。以区块链小额借贷模式为例,小额借贷以智能合约形式记录在区块链上,金融监管部门对双方交易主体资格、合约内容、交易手段、交易渠道等进行审查,确保金融服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此外,区块链平台系统利用互联网信用评价机制,对借贷方个人信用参数进行风险评估,预估实际偿还可能比例,计算放贷数额,并将借贷记录在社会征信系统中,对失信借贷人设置贷款门槛和金额限制。区块链平台也可以核验贷款机构的资质等,以保障金融借贷市场稳定。 本文为中国法学会2022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诉源治理下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实践运行——以西湖法院的探索为中心”[课题编号CLS(2022)C31]的阶段性成果。课题主持人为毛志军。 作者:□“诉源治理下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实践运行”课题组伊志律师事务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C座1209,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安静、专业的办公环境为需求提供方便。 电话:010-84493343 微信:18401228075 电话:18401228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