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读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侯劲松 通讯员施迪)4月28日下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召开线上发布会,发布《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司法审判白皮书》及十大相关典型案例。
发布会呈现两大亮点,一是首次聚焦文创产业发布白皮书。白皮书全方位呈现了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情况,既涉及“衍生品+IP”的捆绑营销侵权、跨域交易纠纷等产业发展新问题,也涉及剧本杀、游戏直播等新业态,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规范引导。二是推动司法与行政双规协同共治。上海普陀法院与普陀区知识产权局、文旅局等职能部门,知识产权领域专家学者,普陀区人大代表,国家级重点园区、新业态文创企业代表“云端”共话,共同探索合规治理、风险防控提示机制,协力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发布会上,该院副院长刘亚玲对上海普陀法院近三年涉文创产业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审理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白皮书的基本情况:
“占比高”:2019年至2021年,上海普陀法院受理涉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案件共计4902件,占全部知识产权案件的37%。
“增长快”:随着文创产业发展的日趋活跃,涉数字技术和产业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案件数量明显上升。
“分布广”:伴随着互联网与文创产业的深度融合,呈现网络侵权案件较为多发,其他类型案件分布较广的态势。
“批量化”:以图片、音乐、影视创作等为核心业务的文创企业所涉案件呈现批量化特征,且总体调撤比例较高。
“类型化”:难案、要案主要集中在游戏、短视频等作品类别,以及因数字经济、新经营模式引发的侵权类纠纷。既涉及作品认定、侵权行为判定、多主体的侵权责任判断,亦涉及权利冲突、公共利益平衡、数据信息安全等焦点问题。同时部分文创成果的许可使用合同、开发创作合同也容易引发较大争议。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产庭副庭长唐震表示,白皮书为企业风控提供指引和提示,既是对文化创意企业法律需求的回应,更是人民法院司法保障的职责所在。此次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例亦是对文创产业的规范经营具有代表性参考价值。未来,上海高院将继续跟踪关注涉文创产业知识产权纠纷的审理,推动保障区域经济的发展。
受邀出席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们也在线上交流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副教授袁真富:白皮书内发布的案例内容覆盖的知识产权风险点众多,涉及文创产业易发、频发的问题。案例的发布具有前瞻性,可以引导相关企业发现问题,了解风险,自查自纠,举一反三,对于企业从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建立健全风险治理体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区人大代表、易百信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朱臻:当前文创产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各种问题,诸如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的防御性成本较高,“标准合同”“霸王条款”带来的合同成果交付争议等,期待今后能推出这类专题讲座来帮助企业破解知产迷局。
下一步,上海普陀法院将继续贯彻落实上海市委、上海市高院、区委相关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职能作用,持续加大重点产业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强化与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协同配合,深化院校合作机制,探索更多司法创新举措,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司法服务。
北京伊志律师事务所是经司法局批准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是一家在民事诉讼、房产纠纷、交通事故、刑事辩护、知识产权、企业法顾等领域颇具规模及成就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伊志律师事务所拥有众多知名律师及专业人员。其中,多名律师毕业于国内外知名的法学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