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读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侯劲松)“人人参与法治建设、人人信仰法治权威、人人获得平等保护、人人感受公平正义、人人共享法治成果。”
据悉,2021年上海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十大市级重点项目和十大区级重点项目已全部落地见效,努力实现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让法治建设实践与上海城市精神品格深度融合,人民城市法治软实力不断提升。
汇民力,让人人参与法治建设:发挥人民群众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上海市信访办“人民建议征集”项目,在16个区挂牌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人民群众通过“随申办”和6100多个“家门口”服务体系就能建言献策、参与治理,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又一个生动实践。
聚民心,让人人信仰法治权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中国(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项目,重点针对新材料、节能环保两大重点产业领域,打造了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大保护、快保护”平台。
保民安,让人人获得平等保护:牢牢把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
上海市公安局“反诈预警劝阻”项目,守好群众“钱袋子”,日均预警潜在被害人14万人次,累计避损147亿余元,最大单笔避损1900万元,全市电信诈骗发案数大幅下降。
解民忧,让人人感受公平正义:坚持问题导向,谋划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项目,构建“线上受理、线上调解、线上确认”的全流程网上解纷模式,不断提升当事人满意度。
惠民生,让人人共享法治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体验度,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免罚清单”项目,2019年在全国首次发布以来,坚持持续扩容,4300多家市场主体受益,按照单行法最低罚款金额计算,免罚金额累计逾5.38亿元,让疫情影响下的广大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感受到了“有温度的执法”。
据介绍,2022年上海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的法治项目纳入办实事活动,总体呈现三方面特点:
规模更大。2020年,上海首次推出了10个市级重点项目;2021年进一步细分为市、区各10个重点项目;今年则对全市申报的项目全部立项,总数扩容为70个,更充分地凝聚各方参与法治为民办实事的合力。
机制更优。上海市首次开展“人民群众最期待的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投票评选活动,百万余人次通过网络参与投票,产生10个市级和10个区级“人民群众最期待的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底还将通过项目成效评审,评选出市、区两级优秀项目,更好地把群众期待转化为压力传导,激励项目单位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
聚焦更准。市级最期待项目,聚焦“反拐圆梦”“美发行业阳光价格”等群众长期关注的法治问题;区级最期待项目,则聚焦老旧住宅电梯安全、窨井盖管理等民生热点。其他项目也亮点纷呈,比如交通违法罚款退付机制、网络平台食品安全、医保监管守护群众救命钱、电动自行车安全、密室剧本杀行业未成年人保护等,都集中体现了查民情、顺民意、靶向治理等特点。
北京伊志律师事务所是经司法局批准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是一家在民事诉讼、房产纠纷、交通事故、刑事辩护、知识产权、企业法顾等领域颇具规模及成就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伊志律师事务所拥有众多知名律师及专业人员。其中,多名律师毕业于国内外知名的法学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