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读
本网讯 (通讯员 陈凤 马旭)“法院如何确定知产诉讼中证据的有效性?”“法院对证据保全事项如何处理?”“如何更好地运用技术调查官制度?”2月26日下午,国际贸易中心35楼,一场跨中日两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座谈会正在召开中。来自上海法院的两位知识产权法官受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代表处之邀,面对台下14家日资企业以及通过远程连线的200余名日资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围绕知识产权证据和技术事实查明等日资企业较为关注的知产保护问题侃侃而谈。
座谈会由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上海代表处主办,JETRO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水田贤治出席座谈会并致辞。JETRO是由日本政府出资设立,致力于促进贸易和投资的政府机构,是日本“振兴出口”的重要组织。座谈会主讲法官分别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陶冶、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综合审判一庭法官陈瑶瑶,据悉,这是上海法院知产法官首次专门向日企宣讲。
“上海已经成为日企在全球范围内投资最多的城市。”水田贤治告诉记者,“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上海稳定的经济发展趋势、优质的营商环境,对于日资企业极具吸引力。”水田贤治在中国常驻多年,对中国经济市场颇为熟悉。他认为,在中国开展业务,深入了解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非常重要。同时他也注意到,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领域有不少新的司法解释,知识产权审判也有很多新举措。
座谈会上,陶冶以“知识产权证据相关制度”为题作演讲。据介绍,证据在知产诉讼中有着相当的重要性。目前,知产诉讼面临的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三大难题都与证据密切相关,证据不足将导致技术事实查明困难,从而延长审理周期,也不利于权利人获得实际损失的赔偿数额。对此,陶冶在会前仔细梳理了相关法律规定和实践案例,从证据提交制度、证据保全制度、司法鉴定制度和证据认证制度4个方面向日企代表作全面解读。陈瑶瑶结合上海知产法院的相关举措和典型案例,对知识产权技术事实查明的构建机制作了详细介绍,技术调查官、技术咨询、专家陪审等多元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引起日企代表热议。
宣讲结束后,两位法官还就现场和线上参会的日企代表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疑。三菱重工业(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知识产权部部长、在华日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IPG)会长木田共彦表示,知产诉讼中,证据收集一直是深深困扰权利人的一个难题,“不仅仅在中国,在日本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木田共彦说,“两位法官的分享非常实用,收获很大,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类似的交流研讨,了解更多更新的案例和政策。”
上海高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刘军华表示,日本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世界工业创新创造的前沿国家,特别是在机械制造等领域拥有众多具有价值的专利。多年来,上海法院始终贯彻平等保护的原则,依法保护包括日资企业在内的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利。另据介绍,2018年11月,为更好地追踪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发展动态,助力上海法院知识产权的对外交流工作,上海高院知识产权庭牵头成立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小组。交流小组吸纳了来自上海高院、知识产权法院以及浦东、徐汇、杨浦、普陀4家基层法院的近20名青年法官和法官助理,其中不少还有海外留学背景或涉外工作经历,主要工作包括涉外翻译、涉外接待、涉外调研等。“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和更高层度的推进。”刘军华说。
到场参加本次座谈会的日资企业包括三菱重工业(中国)有限公司、日本大江桥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森永乳业(上海)有限公司等14家公司、事务所,另有200余名日企相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线上参与本次座谈会。
北京伊志律师事务所是经司法局批准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是一家在民事诉讼、房产纠纷、交通事故、刑事辩护、知识产权、企业法顾等领域颇具规模及成就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伊志律师事务所拥有众多知名律师及专业人员。其中,多名律师毕业于国内外知名的法学院校。